English

看牙难这颗钉子何时拔?

1998-09-07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胡其峰 我有话说

日前,一位年轻的母亲给本报打电话,抱怨在北京看牙太费事了。她不久前带着读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去一家大型口腔医院看龋齿,没曾想清晨6点去挂专家号,排队排得腰酸背疼,竟然连着两天没挂上;好不容易挂了个号,可大夫看的时间统共才十几分钟;几天的折腾换得这十几分钟,误了上班和孩子的学习不说,还特别让人窝火。这位母亲问:看牙怎么就那么难?!

北京看牙:有三难

上面这位母亲的经历,许许多多的人都有同感。有人将看牙的难处归为三点:一是就诊不方便,看病要到指定的合同医院,许多人不得不舍近求远,尤其牙病,小小一颗牙往往需要就诊多次,看病成了苦差事;二是挂号难,病人多大夫少,即便挂一般号,不起大早挂不上,要想挂专家号就更难,由此,托关系、走后门随之而来;三是看病手续繁琐,候诊时间长,一般看牙平均治疗过程只有十几分钟,可患者从进医院到离开医院,需要几小时,这种时间分配极不合理。

看牙为何难?有专家指出,这与我国目前口腔医疗体制下的一对看似奇怪的矛盾有关。一方面,牙医数量严重不足,西方发达国家牙医与人口比例大多在1:2000左右,我国这一比例虽然从80年代初的1:10万提高到现在的1:5万,但针对患病率高达60%—70%的疾病来讲远远不够;而另一方面,由于口腔科的特殊性,对设备(牙椅等)、场地依赖性非常大,一名医生必须有一台牙椅和一定空间方可工作,而任何一家综合医院口腔科诊室的面积不可能不断扩大,增加设备和人员无从谈起,口腔专业的毕业生分配不出去,就连全国著名学府——北医口腔医学院也面临这一问题。许多学生为谋职业,不得不改行,口腔界这种急需人才的同时又浪费人才的现象,许多有识之士倍感痛心。

一方面社会需要扩大规模,另一方面现行医疗模式不允许扩大,这一矛盾是造成看牙难的症结所在。

现行模式能否打破

现行的口腔医疗模式能否打破?许多口腔界的专家和从业者都在思考这一问题。不久前,一份民主党派的政协提案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这份名为《关于改革口腔医疗模式问题的建议》是由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在政协北京市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份提案的主要参与人之一、北京仁和医院口腔科的秦天刚大夫。据秦大夫介绍,提案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主张建立一种自我循环发展、深入到各个社区的口腔治疗保健网络。

在西方发达国家,医院中没有口腔科,看牙都要到牙科诊所,这些诊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基层治疗和保健网络。提案建议,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划,根据人口分布,计算出合理的牙医与人口比例,以此作为依据,将北京市划分成若干医疗区域,每个区域设立一个牙科诊所,这些诊所组成完整的治疗保健网络,承担起市民的牙病治疗和保健工作。

建诊所的钱哪儿来?提案提出了两种渠道:一是国家拿出一部分启动资金,建立若干诊所,然后以招标方式聘用牙医,由牙医承包经营,承包费用积累后又可以筹建新的诊所,如此循环,规模不断扩大,滚动发展;另一渠道是由开业牙医自筹或向国家长期低息贷款,款项仅限于购买设备并严格管理,这一渠道保证了国家不花钱、少花钱,将是网络的主要资金来源。

网络的管理如何落实?秦天刚大夫说,他们建议设立名为“网络中心”的机构,隶属于市卫生局,负责全市各区(县)执业牙医的聘用、管理与晋升以及审查诊所开业。例如,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发票;受聘牙医必须在公立医院工作满5年以上、获得中级职称,如服务态度差、医术不高,患者反应强烈,经网络中心批准,诊所可随时终止聘用合同,予以辞退。

秦天刚大夫向记者介绍了建立这样一种深入社区的口腔医疗网络的好处:成功地解决老百姓看牙难问题,将使医患关系发生根本变化,过去患者求医生看病,现在,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医疗质量、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也从根本上杜绝了卡、要红包现象;增加就业机会,使用人单位、育人单位互相衔接,形成良性循环,减少人才浪费;可为医疗服务社区化的推进提供有益经验,促进医疗体制的改革。

管理部门:不应再铺摊子

对农工民主党的这份提案,北京市卫生局似乎兴趣不大。该局在对提案的办理报告称,近年来北京市口腔卫生技术力量有了较显著的加强,病人就医条件有所改善,特别是城近郊区提高较快,根据市牙防办调查的结果,北京市人均拥有口腔医务人员数不低于全国数量,1992年口腔医师与全市人口比例为1:6085(全国为1:5万),而8个城区为1:4165,与台湾、香港相同,特别是东、西、崇、宣四个区已达到1:2903,而在郊区县中,口腔医师与人口比例为1:17226,1997年的调查显示,北京市口腔科医师大都集中在二、三级医院,口腔医师为1473名(大部分为中、高级医师),一级医院仅为300多名(大部分为初级口腔医师),技术力量分布不尽合理。因此,市卫生局认为解决“看牙难”问题,重点应放在改革医疗管理制度和人事分配制度,而不是再铺一个摊子,在社区中单独设立牙科诊所;另外,北京口腔医院、北医大口腔医院和市牙防组也在积极指导、支持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口腔病防治工作,通州区、怀柔县、密云县等已先后成立了牙病防治所,加上崇文、东城、宣武区口腔医院,初步形成了口腔病防治的网络。而秦天刚大夫则向记者表示,这一网络的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区口腔医院甚至濒临倒闭。

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高宜秦对记者表示,提案的实质是鼓励私人牙科诊所的开业,而口腔医疗的特点是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同时也是易造成交叉感染的行业之一,目前不少病人舍近求远或自己负担费用到大型口腔医院冶疗,其中主要原因是对基屋口腔科的就医条件和医疗水平不尽放心,特别是少数个体诊所只顾追求经济效益,违规事件时有发生,而目前卫生行政执法力度不够,对私人牙科诊所无法做到放开经营。

看来,看牙难,要拔掉这颗钉子更难,但老百姓有理由期盼:拔掉这颗钉子的那一天不应遥遥无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